何况展书官又不管讲学,只管把天子面前讲案上的书展开,用玉尺压住即可,难道还得写出本理学著作才能干?这展书官原就是挑着长得好的少年编修、修撰来干,也没听说过要特意挑年长有资历的呀。 徐溥甚至觉得尹学士有些莫名其妙,双手捧着文书硬递了过去:“下官以为崔燮这个展书官不宜改,别人若有不安其位者,还请大人指出。” 最不该上位的都上了,还有什么要他这个大人改的!尹阁老重重一摔笔,给徐溥甩下一张黑脸,转身离去了。 徐学士浑不在意,回去教训崔燮:“当今是勤学圣明之君,你虽只做个展书官,来日学问精进了,未必不能侍天子读书。回去后随你老师精读经书,放放那写诗作画、风流才子的心——尹学士仿佛不满意你的经义,不肯叫你参讲经筵。” 崔燮跟着前辈们练了半天展书,猛地听到座师尹学士不愿叫他参与经筵,也跟徐学士一般茫然:“我一个展书官……”本职不就是练到把书页翻得跟花式扑克牌一样干净利落吗,怎么又跟经义扯上关系了? 再说他的经义也不是不好啊,他是尹阁老亲自取中的状元门生,嫌不好为什么取他呢? 崔燮琢磨了半天也不得其解,只好回家去问李老师:“我这位座师之意,莫不是嫌我没去给他送过礼?要么我去收拾些文房四宝、新书纸笔,送到学士府上?” 李学士也猜不到尹阁老那九曲十八弯的宫斗心思,迟疑地说:“或许是尹学士对你的期许不止于做个展书官吧?不要紧,我把从前给圣上讲学的讲章整理一套,你回去自家揣摩一二,试着给人讲解。” 万一哪天新皇想起崔燮从前给他讲过学的事,要他讲几句经义,也好有个准备,叫天子听着喜欢。 他们师徒俩翻出李东阳备过的《中庸》《孟子》讲章,又像当初给太子讲学之前似的抱佛脚练讲课,累是累些,师徒俩心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倒也和乐融融。 而尹阁老与万首辅、刘次辅那边就不怎么和乐了——新皇才脱下衰服,就有个山东鱼台县的小县丞上疏,奏称“先母后之旧痛未伸、礼仪未称”,请追究万贵妃及其亲属万氏人等的罪责。 一个小小的下县县丞竟敢上疏议这件事! 一个小小的下县县丞的奏疏竟能送进京中,递到阁老案头! 一个小小的下县县丞的奏疏竟能叫天子看见,并亲下批示! 这不是一道奏疏,不是一个无知狂悖的小官儿做得出的,其背后显的是天子追究万家罪责的决心! 看透了天子要彻查万家的心,与万家联了宗的万首辅、与万首辅联了姻的刘次辅、被首辅次辅合力引入内阁的尹三辅,心下都有些惴惴不安,且不管朝中事,先各写了一封请乞致仕的奏疏试探天子的态度。 唯在写致仕书时,万首辅与尹阁老心里忽生出了那么点儿灵犀,都忆起了崔燮年轻俊秀得叫人心底发毛的脸。 别是因为想断了他的姻缘想挑他的错把他发配出去,招的这个灾星立见妨克他们了吧? 第224章 凡内阁大臣上疏致仕, 没有不叫皇帝留个两三回的。万、刘、尹三位首辅揣着小心思试探着上了一回书, 新天子当即下诏优抚,不许他们辞官。 刘次辅的心定了。 只要皇上这一次不许他辞官, 他就绝不会再上书第二回 , 死活也要在中枢拖着, 占着这天下最高的权位。中枢这几十年间来来去去这么多人,哪个不是自己熬不住请辞的?只要他把持得住, 死活不走, 底下那些人再看他不顺眼又有什么用? 他刘棉花的名声也不是白来的! 刘次辅那副悠然气度,也给万、尹两位阁老吃了记定心丸。二人拿自己跟他对比, 一个觉着自己会写小说、能搏圣心, 一个觉着自己比首辅年轻、与先皇恩情更重, 怎么想都比他这个靠关系和脸皮混上来的有资历,应当还能再在内阁安稳坐上几年。 而且这位少年天子似乎并不讲究“一朝天子一朝臣”,反而爱用老臣,刚登基便下旨诏先皇时用过的怀恩太监与马文升、王恕两位老臣回朝。他们俩也是先皇用惯了的老人, 还都刘次辅年长许多, 想必新皇也肯留用他们……吧? 两位阁老明知他们俩的名声与实绩跟那两位被成化帝逐出中枢的铮臣不大好比, 可身在朝中最高位上,谁舍得遽去! 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