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胖胖的驴拉着柴,柴通“财”,所以叫“财门钝驴”,可以给人带来财运! 比如这身姿轻盈的鹿驻足回首,鹿通“禄”,就叫做“回头鹿马”,可以给人带来官运! 足见升职加薪、升官发财是人们亘古不变的淳朴心愿。 霍善把这些说法挨个问了一遍,全都记在心里的小本本上,准备以后印来掏别人钱袋子。 街上还有卖爆竹的。 爆竹的起源还与东方朔有点关系,据那本挂在东方朔名下的《神异经》记载,有些地区的人们认为过年时会有“年兽”出没,碰上“年兽”的人会得寒热病,所以人们往往会用爆竹来吓跑“年兽”,以求来年阖家平安、远离病痛。 只不过那时候的爆竹是真·爆竹,取的是竹子燃烧时发出的响亮的噼啪声。 到了唐朝许多人嫌弃原始爆竹声不够响亮,决定往里头添加一点……火/药。 这时候的爆竹才终于有点声如霹雳的感觉了。 到了宋朝,纸张的应用越发广泛,人们拥有了更适合过年燃放的纸炮。 纸张包裹着火/药做成的纸爆竹,深受小孩子们欢迎! 霍善没玩过这东西,听苏轼介绍了玩法以后就有些走不动路了,杵在摊位前不愿意走。 要这个! 要这个! 苏轼很光棍地给霍善看了看自己空空如也的钱袋子,说道:“家里的钱都是阿过在管,我没钱。” 霍善不敢置信。 苏轼这么大个人,怎么可能没有钱! 苏轼十分坦然:“可能是因为我干出过刚发俸禄就全拿去买砚台这种事吧。” 发俸禄当天花光所有钱的结果就是……剩下那二十九天就全靠别人接济。 霍善跟苏轼熟悉得很,向苏轼讨要东西还是挺理直气壮的,但他和苏过没那么熟,便不那么好意思张口了。 见霍善眼巴巴地看着爆竹摊子,苏轼便建议他们也支个摊子卖字去,等赚了钱自然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至于为什么不摆摊给人看病,当然是因为大过年的很多人都不想吃着药过年,不吉利! 这会儿苏轼还没被赶出官舍,笔墨之类的也不太缺,所以一大一小很快张罗好摊子给人卖门联去。 宋朝人还没有贴门联的习惯,而是家家户户都挂桃符,也就是往桃木上刻上擅长捉鬼的门神挂在门口。 但是儋州这种“南荒之地”并没有此类风俗,街上有卖桃符的也不过是卖给苏轼他们这些外来者的。所以苏轼把明朝人爱贴的春联拿了过来,准备跟霍善一起充当大宋春联推广大使。 从此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从大宋儋州开始! 霍善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他们那边的贴春联习俗必将从他家庄子开始! 怀揣着这样的宏伟设想,一大一小两个好事分子很快让人支起了春联摊子。 霍善前头过来义诊两次,效果还是有的,哪怕大伙并不知道春联是怎么回事,得知苏大文豪和霍小神医正当街摆摊,大都欣然过来捧场。 由于摊子的具体分工是苏轼负责写春联,霍善负责吆喝揽客,所以霍善积极地给围观群众介绍春联用法—— 只需要稍微抹点浆糊,就可以把纸春联贴到门口了,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进进出出都能感受到春联上那诚挚美好的祝愿! 许是受过小神医恩惠的人不少,又或者是大家都想收藏大文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