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进击结构师

进击结构师 第3节


    “我爸从来不管买菜做饭的事,我小时候没吃外卖全靠我妈,她每天工作再忙都会给我们做好吃的,不用我们操半点心,这点可比你强多了。”

    这次换沈怡先挂机,她胸口烧着一团火,吵下去太不利于行车安全。

    我怎么会嫁给这种人呢?

    发泄式的扪心自问后,自嘲感油然而生。

    为什么嫁给闫嘉盛,这问题在她决定出嫁时已有了答案。

    两个字:现实。

    第3章

    都知道建筑学比其他相关专业有前途,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去学土木结构、机电设备?这概念相当于“何不食肉糜”。

    正规大学的建筑学专业都是五年制,学费昂贵,收分线高。成绩不够、考试失利、家境贫寒的学生都爬不上这座金字塔的尖端。

    沈怡属于第三类。父亲瘸腿残疾,长期失业。母亲承担养家重任,因学历低,只能从事保姆、钟点工、保洁员之类的工作。

    家庭像一艘漏水的小破船,无法乘风破浪执行远航,父母咬牙供沈怡读大学,巴望她早日独立,支起倾颓的桅杆。

    背负脱贫目标的她理所当然将求学和谋生挂钩,那几年建筑业正兴旺,听说土木系毕业一个月至少能赚6000块,她便在高考时欣然填报了北京一所211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以总分全系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大学期间她才详细了解到本专业的利弊,尤其是与建筑系比较,简直处处低人一等。

    从抽象的历史角度来说,古代搞建筑的都叫architect.自从工业时代造成建筑与土木分割之后,architect被建筑师独占,土木工程师只能叫做structuralengineer.前者单名称就比后者高端大气上档次。

    再看看实际的工作情况。一个项目里建筑师永远是带头人,代表着甲方的意志。好比烹饪里的掌勺大厨,其余专业都是帮他打下手的小工。众小工里又属结构师最苦逼,需要勘查工地,选定建材、搭建模型,全方位无条件配合建筑师的设计,诚所谓“锄禾日当午,结构最辛苦,建筑几条线,结构一下午”。建筑师设计出优秀的建筑即可扬名立万,而大多结构师只能在房屋倒塌时臭名远扬。

    苦点累点倒无妨,最令人寒心的是待遇问题。土木工程系门槛相对较低,每年的毕业人数比建筑系高出十几倍,物以多为贱,使得结构师职业竞争异常激烈。建筑师工作数年,具备一定能力资历,在一线城市里年薪百万很平常。可怜结构师兢兢业业一辈子,能拿百万年薪的不过凤毛麟角。

    沈怡身在象牙塔内就已预见到前途凶险,唯有加倍努力锐意进取。智力耐力 拼劲,改善生活不是梦,几年下来大幅度提升了家庭条件,日常丰衣足食,下馆子也敢多点几个菜了。

    可在房价骇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北京,干着发展有限的职业,想靠个人的力量改变命运仍是痴人说梦。

    27岁那年民兴设计院承接了西南一家著名国企的建设项目,沈怡有幸参与。接触中发现甲方一位老总是母亲同学的丈夫,当时抱着顺利推进项目的动机去和对方攀谈,全力展示头脑机敏、办事可靠、作风正直等诸多优点,不仅成功赢得好感,更实现了巨大的附加值。

    经认真考量,那位慧眼识珠的老总敲定她为儿媳人选,同妻子一道积极撮合她与独生子闫嘉盛。

    闫嘉盛那会儿大学刚毕业,比沈怡小整整5岁,相貌中上,身形中等,工资偏低。二人初次约会,他像和尚的木鱼,敲一下出一声,全程心不在焉,目光只在跟前的手机屏幕上流连。

    沈怡遭受慢待,一面腹诽一面可惜自己精雕细琢的发型妆容。回家向父母发了通牢骚,决意废除相亲议案。

    母亲为她抱屈,背地里找闫家理论,得到的说法截然相反。

    据闫嘉盛的妈妈称闫嘉盛对沈怡印象很好,愿意做为结婚对象交往,她和丈夫也会用实际行动支持儿子,表明诚意。

    “你不晓得,我这个儿心肠好脾气好,就一点恼火:不懂事,需要有个懂事的老婆来管。他现在一个人在北京,身边没有可靠的亲戚照应,我们咋放心嘛。所以我和他爸都想他找个年纪大点的对象,快点把婚结了,安了家他才能早点有个男人样,免得我们天天操心。我和老闫都觉得小沈各方面都很优秀,满意得不得了,两家又是老熟人,知根知底,做亲家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她如果跟嘉嘉谈得成,我们马上给他们在北京全款买房,房产证就写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婚礼呢,先在北京办一场,再回成都办一场,两场的钱都我们出。你们家的亲戚要去成都吃喜酒,来回的飞机票住宿费也由我们承担,保证里子面子都给你们整到位。”

    一番甜言蜜语听得沈母心花怒放,还以为女儿谎报军m.dAOJuHUishOu.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进击结构师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