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和

清和_240


靴成为了常备。

    自从有了兴宁伯的惊天一参,在京官员无不每日三省吾身。

    重点在身上的官服有没有问题,衣领颜色犯不犯忌讳,靴子高度违不违制。

    凡四品以下官员还要折腾一下自家的房梁和大门。门环不对的通通换掉,多出来的角门侧门必须封上。门槛务必仔细测量高度,超过半寸马上砍断。屋脊房梁上的绘饰严格检查,只要有丁点不对,立刻有家人提着漆桶爬高作业。

    往年这个时候,匠户们多无事可做,闲在家中。临近新年,谁家会破土动工敲敲打打?

    今年则不同,京城里的匠户,尤其是木匠和石匠,忙得是脚打后脑勺。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房梁绘饰违制,重绘;

    应天府治中的大门开的不对,重修;

    大理寺右寺丞的房檐超品,敲掉;

    詹事府府丞在自家院子里发现了凉亭,这还得了,必须拆掉!

    六部司务和员外郎无一例外,家中都或多或少的发现问题,排好了队等着工匠上门。

    太常寺,鸿胪寺也没闲着,连行人司和太医院都凑起了热闹。

    匠户们背着工具整日在官员府宅进出,动不动还要加各夜班,若非每次都有油水可捞,怕是要集体罢工。

    饶是如此,匠户们凑到一起也不免抱怨,朝廷里的官老爷可真能折腾,快过年了也不消停。

    官员们也在抱怨,若不是兴宁伯在朝堂上参倒了个位数以上的言官,大家需要这样吗?

    在兴宁伯面前倒下的诸多言官,不是北方戍边就是西南支教,最好的下场也是被贬到县衙里当个典史,基本再无出头之日。前礼部给事中赵纬最倒霉,刚出京就被下了黑手,不出两日一命呜呼,凶手至今没有找到。

    每每想到赵纬的下场,昔日同僚们不寒而栗,觉都睡不踏实。

    自此,打卡下班之后,再自诩风流的才子也没心思流连风化场所,全都回家捧起《御制大诰》,抱起太祖成法钻研苦读,劲头丝毫不逊于当年寒窗备考,同天下学子共挤独木桥。

    科考落榜还能再来一次。被兴宁伯参一本,挑出毛病,仕途却会到此为止。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因为官服尺寸不对被下岗,冤不冤?

    在苦读的同时,许多官员不由得开始反省自己。

    为何而读书?

    为何而做官?

    金钱权势,如花美眷?

    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诚然,每个人都不能免俗。

    但在最初,坐在儒学中,听儒师讲授论语经义,人伦纲常,自己所思所想的,最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记忆已经久远,仿佛被尘沙埋没。

    有人拨开尘土,找回了本心。有人仍是浑浑噩噩,始终想不明白。

    这也同时意味着他们将作出不同的选择。

    从此,两者将分别走上不同的道路,且越行越远。

    不过,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此时都忙着自省己身,没空找孟清和的麻烦。便是同孟十二郎结下梁子的解缙,也在杨荣和杨士奇的劝说下暂时偃旗息鼓。

m.dAOJuhUISHOu.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清和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