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末尾,燕王郑重写到,皇帝若不马上改正错误,驱逐二人,做叔叔的为了社稷着想,不会继续小打小闹,一定会领兵进入南京,清君侧! “非臣本意,无他法,只能效仿周公辅成王,还社稷清明。” 简言之,皇帝不听劝阻,任用奸臣,必定会危急朝纲。为了社稷安稳,他必须打进南京! 这封奏疏送到御前,建文帝的表情会有多精彩,可想而知。 刚晴朗几天的京城上空,又一次阴云密布。 在山东练兵的盛庸接到旨意,皇帝表示,要粮给粮,要枪给枪,要人给人,必须在春季决战中打败朱棣! 盛庸苦笑,皇帝决心如此坚定,是否能将不杀亲的命令先收回去?否则,士兵拼了老命也抓不住燕王。 只要燕王平安无事,照样能带着麾下的将领造反不止,靖难不息。 想归想,话却不敢说,也不能说。只能狠掐大腿,领旨谢恩。 甭管能不能抓住燕王,兵要继续练,仗还要继续打。至于能不能打得赢,尽人事听天名罢了。 北平城 沈瑄伤好得很快,正月里便能下床行走。相比之下,朱高煦伤势虽轻,却因中毒的关系,恢复得慢一些。 除轮值之外,孟清和大部分时间都围着沈瑄转悠。 刘大夫诊脉,他看着。 医户换药,他守着。 沈瑄用饭穿衣,也要搭把手。 理由光明正大,沈指挥伤重,部下应该勉尽所能。 “卑职在军中伤病,全仰赖沈指挥照顾,如今不过是报偿一二。” 睁着眼睛手瞎话,当真是一点也不脸红。 孟清和挠挠下巴,没办法,说出真相的后果实在难以想象,还是善意的谎言更能为人接受。 燕山后卫的军汉们被孟清和感动了,孟同知果然是讲情义的真汉子,纯爷们! 燕王也称赞孟清和是个知恩不忘报的仁义之人,燕王妃又给下了不少的赏赐。 只有道衍和尚一言未出,看着忙进忙出的孟十二郎,敲着木鱼笑得高深。 几次下来,孟同知基本是望道衍而旋走,实在是这和尚笑得太渗人。 朱高煦躺在床上,朱高燧闲得无聊,不能随军出征,让他跟着世子办事又不情愿,干脆也缠上了孟清和。 名义上是为探望新鲜出炉的义兄,顺便和义兄讨教一下兵法。实际上,却是想听孟清和口中的番邦故事。 朱高燧一直记得孟清和提及的那个老者,也惦记着为老者立碑。可惜没等请示燕王,先被燕王妃给否决了。 燕王妃巾帼不让须眉,见识自然非凡。 老者身份不明,姓氏是否为真都难以确定。这样的人怎么立碑?他日真能找到老者口中的作物,再为其正名亦可。听朱高燧转述,海外之土和多产作物似真有其事。既有真腊爪哇等番邦,那盛产土豆玉米等物的美洲应也存在。 若能寻得土豆等物,当是利得天下的好事。 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此时也非最好的时机。 听了燕王妃的教诲,朱高燧心中顿悟,想起孟清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