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卓一家如此境况,一看便是不得帝心的。论起来祁卓只有给人顶罪的份,怎么可能被包庇? 方成和却微微蹙眉,扭头看他:祁兄,六年前,你面圣时说了什么,自己一点儿都不记得了吗? 嗯。祁垣茫然道,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我是说错话了吗? 方成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指了指远处的一处湖心亭。他这番显然是怕隔墙有耳,祁垣一怔,忽然有种不大好的预感。 果然,俩人进了那小亭子之后,方成和犹豫道:老师的意思,是不让我告诉你。但我总觉得,伯父此次随军远征,怕是跟这事也有些干系。你现在处境艰难,知道的多一些,才能更好的趋利避祸。只是 祁垣明白他的心意,整衣素容,便是一揖:方大哥放心,不管是什么事,我都担得起,绝不会因为几句话就被吓破了胆。 据说原主自从面圣之后便变得谨小慎微起来,甚至连伯府大门都不敢出。祁垣见过原身的诗稿,总觉得那位定然不是这种性格,但他心里也一直好奇,老皇帝能说什么话,让一个才子不得不如此小心伪装? 方成和看他神色坦荡,迟疑了一下,才道:当日之事,我也只是从老师口中听到了一点,最清楚始末的应当是那两位太子伴读。他说完轻轻一顿,老师说,那次面圣,原本那位对你最为满意,直到后来,老师夸你是国器之才,必成栋梁,他才突发奇想,要考你策论。 祁垣: 策论,便是议论时政,向朝廷献策。祁垣不由地目瞪口呆,心想让个十岁的孩子议论朝政? 可是我说得狗屁不通?祁垣啧道,才十岁小孩,这也值得发火? 方成和摇头,神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 不是。他顿了顿,叹了口气,你当时大发宏议,当朝献上万言策。 祁垣:?! 文池和陆惟真本都远不及你,然而那位既惊叹你的才华,却又忌惮你的出身,所以开口试探你。方成和轻叹一声,他随口提起了前朝重臣钱唐,又问你如何看钱唐的下场? 钱唐便是那处披香宫的原主人,祁垣只知道那人下场凄惨,忙问:我说什么了? 方成和道:你说,钱将军义结千秋,才动海内。钱家满门忠烈,未可以成败论之 钱唐本是前朝重臣,当年身死,便是因为牵涉进了皇子争储之事。 而元昭帝正巧也是庶子夺位,上位之后,不仅逼杀废太子,还诛杀了几位支持太子的边疆大吏,为此朝野很是动荡了一阵。 当日元昭帝问祁垣,便是以钱唐暗指那几位大将。祁垣不知道是生性耿直,还是一时疏忽,竟然一脚踩进了深坑。元昭帝心胸狭隘,又忌讳自己夺位之事,连本朝史书都命人几修几改,自然容不下祁垣。 但当时杨太傅在场,祁垣又早已名动京城,他为了自己的贤君之名,这才搞出了六年之后才可参加科举之事。 文池和陆惟真纯粹是池鱼之祸,元昭帝为了安抚他们,便让他们去做太子伴读,并授以清纪郎之职。这两位从十岁年,每年便享着从八品的俸禄,并能掌太子东宫弹劾、纠举之事。 说起来,不被待见的神童只有祁垣一人而已。 祁垣听完始末,怔愣半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刚来时,那吕松等人如此嚣张了。果然三位才子中,唯独原身最倒霉。 他不禁为这位短命神童暗暗唏嘘,心想真的是太可惜了,果然天妒英才。自己合该去给他立个墓,烧些纸钱,再祝他来生投胎个好人家,碰上个好皇帝。 方成和仔细看着他的表情,不知道为何,总觉得祁垣此时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除了摇头叹息之外,竟没有一点点哀伤忧愁,又或者愤怒担心的样子。 这样最好不过了,方成和暗暗松口气,却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祁垣暗暗盘算着给原身立个衣冠冢的事情,又想今日端午,也该给他烧两个爱吃的板栗粽。事情宜早不宜迟,如果没事,自己现在就可以家去了。 他想到这,就要跟方成和道别。 方成和不禁怔住:你这就走了? 对啊!祁垣道,饭也吃了,景也看了,还在这也没什么意思了。 方成和: 那伯父的事情,你不着急?方成和道,这次朝廷突然派他随军出征,你不觉得蹊跷吗? 有点?祁垣不确定地说,但事情已经这样了,我又不能去崖川找他去,先顾好家里这一老一小吧。 方成和:似乎也对。 祁垣又无所谓地笑笑:反正我现在什么都不会了,正好不用去当官,离那位远远的,免得倒霉。 这话倒是不假,杨太傅虽然极为痛惜,但也认为祁垣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