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婆子给那家大儿媳要说哭了,本来就心焦惦记想回娘家。只是婆婆不让。 罗婆子将包袱一递:“快回去看看吧,看的时候顺便帮我去趟老朱家。” 多缺德。 你都说她人缘不好。 她儿子是榜首,还是那么仁义低调个人,见谁都大爷大娘的叫,她这做娘的在村里这么些年却没混出个好口碑,完全和她利己主义有关。 罗婆子寻思,她要是亲自去朱家,回头还要麻烦那面的人送,太折腾咱家人。她搅合别人去杏林村更方便。 …… 朱家。 罗峻熙疑惑地望着从青柳村来的两口子:“我娘只给我大姐夫捎口信儿,说家里全忙完了让放心,就没有什么话要捎给我吗?” “没有。” 罗峻熙:“……” 这面才说完话,一辆风尘仆仆,板子被浇透透的骡车进村了。 朱家伯母一把推开自家大门,当即愣住。 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离 一院子的人,正在干活。 下大雨了,坐家里啥也干不了,闲在家听雨声还闹心。 村里人为感谢朱家大德子死乞白赖劝说收地才让许多家减少损失,好些家的壮小伙,听说朱兴德正在家里忙乎,主动顶雨跑到朱家帮忙。 朱兴德正带领大家,在雨中做玉米楼子。 打算效仿罗家。 罗家的玉米楼子,是罗峻熙去地主同窗家吟诗作对看回来的。 回头忙里偷闲,给他娘画了张图纸。 凡是儿子出手的,罗婆子都当宝贝一样很是重视,就找人给做了出来,给自家做了一个小型的玉米楼。 然后朱兴德去罗家干活瞧见后,他也跟着效仿。 这两天收完地,不耽搁晾晒,朱兴德就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从早忙到晚就为忙乎这个。 这不嘛,老朱家院子一侧已经矗立起一栋大玉米楼。 不够用,油布棚子遮雨,下面还堆放着许多没扒皮的苞米。 玉米没晒透,下大雨简单先堆放在那里。 想着等回头不下雨了,扒掉苞米叶子再晒一晒,打算再盖一栋玉米楼用作存放。 而所谓玉米楼,属于凌空粮仓,建在院子里房后这都可以。你要是不怕偷,建在院落外面大道上都行。离地面大约一米左右高度悬在半空中,状似小楼。 且构造也极为简单。 用几根粗壮的柱子挖坑埋在地下,悬空处用木板铺好底,横木分上下绑成架子,四周再用高粱杆、木棍、木板这都行给架起来,非常通风。 正面留出个小门用来取玉米,庄稼汉看一眼基本上就会做。 大冬天的,玉米扔在玉米楼里不占仓房地方,更不用着急脱粒,冻苞米冻苞米,不怕冻,照样吃。 据说,这么办,苞米存放的时间还长呢,像大地主家这样的玉米楼最少十多个。 朱兴德干活心思细,盖楼用的秸秆全是高粱的或是向日葵的秸秆,属于植物秸秆,环保又能延长苞米保质期。 当然了,朱兴德不懂啥叫保质期,就听小妹夫说,用那个好。他就没怕麻烦,一点一点的将秸秆编上。悬空的底板以及四周架子还给抹了耗子药。 另外,朱兴德又给玉米楼最上面做了个棚子,像盖草房一样带个盖子。草房都不怕被雨雪浇,可想而知那盖子很是耐用。比罗家上面的盖子还大。这不是想着能遮雨遮雪?以免漏雨让玉米发潮变霉。 此时,金灿灿的苞米堆在玉米楼里,那一看就是晒的干透透的。 而没干透的,全堆放在用油布搭的两个帐篷下面。 院里一堆汉子在顶雨干活。 边干活边嚷嚷,“德哥,你可别花银钱买木头,咱乡下人怎能花钱买那个。我家里存啦,本来是留着给我成亲盖房用,我给你要去。” 还有人喊道:“要是不够,我家也有。咱几个去帮忙扛,没听说过木头桩子还要花银钱的。” 朱兴德顺脸往下淌水,抹把脸上雨水笑道:“那行,记账,回头我再弄来木头还给你家。” 这两天总是这样。 朱兴德缺啥少啥,和村里人一说,村里人就给张罗。 就打比方说草木灰吧,朱兴德说想要许多草木灰有用处,大娘们就开始你给一簸箕,她给拎来一桶的。 全仰仗这场大雨。 大雨来临,村里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