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忆特意杀了一头猪,用鲜猪肉混上葱叶子与白菜来做成馅儿,然后每人再分一碗西红柿鸡蛋汤。 大肉龙蒸出来雪白蓬松,看切面能看见一层层的酱肉——肉馅用的酱油比较多,导致看不见葱花和白菜了,就好像是纯肉的一样。 来参加考试的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吃过大肉龙,这不是外岛地区的常规食物。 大肉龙喷香,西红柿鸡蛋汤酸鲜可口,学生们三五成群倚在教室南墙大口吃、大口喝,给生产队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氛围。 王忆开始准备赶海工时候社员们要用的生活物资。 海上上工跟渔汛会战不一样。 在江南省这个项目是对个人没有补助的,哪怕是改革开放了,现在外岛人赶海工都还是得自己带着铺盖卷、自己准备家伙什、自己负责口粮。 因为这事就跟交公粮一样,是老百姓自古以来的责任,古代这叫徭役。 所以海上渔汛会战全凭自愿参与,赶海工则是摊派工作,上级领导没那么多话,就是一级一级的传达命令,最后让基层出人。 天涯岛要出五十号工人,这叫“出夫”,出夫的年龄有明确规定,自成年18岁至45岁。 以前在完全的计划经济时期,每逢农闲的冬春时节,各生产队也和农忙季节一样,18岁至45岁的男性社员全都上河工,去国家创办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工地。 女劳力和50岁以上的男社员则要去参加公社集体组织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建设。 现在改革开放后还好了,只是大寒开始,然后干个五天六天的就可以收手,放在六七十年代没这么容易。 那时候赶海工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冬春两季,冬季自霜降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腊月下旬,持续时间很长。 特别是从1967年至1975年间,当时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传统,所以上河工赶海工的时候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还有口号说是“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 赶海工时间短但是活很重,而且这是在岸上干活,需要的工具更多了,生产队得以集体名义开展准备工作。 这点比不得内地上河工,内地富裕的地区上河工的时候会给劳力们管饭,有些社员在内地有亲戚,对此门清:细粮不管,粗粮管够。 翁洲应该是缺粮食,所以饮食工具都不管,要劳力们自己来准备。 王向红领着王忆进行准备,让他熟悉这些工作,以后他要独当一面,就得他来负责了。 但王忆对赶海工这事不是很上心。 他知道不管是渔业会战还是上河工、赶海工都没有几年了。 八十年代中旬的时候国家就很少再去征用民力搞工程了,到时候建筑队多了,工程都会包出去。 可惜王向红不知道这回事,他还叮嘱王忆要好好干,争取带领社员们再拿一张奖状回来。 然后他领着王忆安排人开展准备工作: 修理独轮车,补胎、打气、换支腿、绑篓子。 铁锨换上新木柄,锨头磨得雪亮,卷铺盖,晒草席,把旱烟叶搓好装进烟布袋里…… 还有,生产队得准备锅灶、准备粮食、鱼鲞和咸菜,甚至连做饭的柴禾都要自己准备! 渔业会战有仓库当临时宿舍,这赶海工可没有如此好的条件。 毕竟渔业会战的时候跟海边码头息息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