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27节


    等进了院子周大圆给他介绍,答案出来了:

    养在水井里!

    周大圆家里祖上阔过,清朝时期还真是在首都当过官,后来周家祖先告老还乡回到佛海,整个周家口就是他家的地盘。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他们家里的土地、房屋和渔船分出去了。

    周大圆的父亲留下了现在这个小房子和小院子,所图便是院子里这口水井。

    “今年大旱年,可我家这口井水中有水。”他颇为骄傲的说道,“而且这口井你别看它口不大,下面别有洞天。”

    王忆问道:“淡水鱼就养在了那里面?”

    周大圆点点头。

    王忆问:“水下空气足够?”

    周大圆笑道:“足够,不过王老师你真是有文化,一下子就提到了点子上。”

    “如果只靠这个井口,那水下空气不足、水中含氧量不够,我自己做了个小机器,脚踩着往水里鼓气……”

    他们进院子里说话有声音,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粗布衣裳的老太太扶着门出来。

    这就是周大圆的母亲了。

    王忆客气的跟她打招呼,周大圆介绍他的时候用了‘朋友’这个词。

    说起这个词的时候,他挺起胸膛昂起头,脸上有不一样的光彩。

    周母听到后笑了起了,急忙示意他们进屋:“今天风大、冷清,你们别在外头了,赶紧进去。”

    “没吃早饭吧?我去做点饭。”

    王忆摆手。

    周大圆说道:“娘你不用忙,王老师吃早饭了,我跟着他也吃过早饭了。”

    说着他打开饭盒给老太太看:“喏,还给你带回来一些呢,吃的是方便面,就是老五买给他儿子然后天天出来炫耀的那个鸡蛋方便面。”

    他把泡面给了老太太,领着王忆进屋去。

    院子收拾的利索,屋子里面收拾的也利索。

    当然除了墙上挂的一些画像另外没什么东西,算是家徒四壁了。

    北墙中间是领袖的半身像,往两边摆开是小一些的人物画像,开国的元帅们,三钱、竺可桢、赵忠尧等知名老科学家们。

    这年代很多人家是这样的布置。

    周大圆请王忆坐下,说道:“王老师,你看你突然上门来了,我家没做啥准备……”

    “还得做啥准备?”王忆笑了起来,“咱们这不是被刚才那家伙给逼得吗?”

    周大圆也笑了,说道:“刚才真得感谢你,王老师你是第一个帮我出头的人,其他人都喜欢看我笑话。”

    他叹了口气:“我这辈子可能真就是个笑话了!”

    王忆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一直研究带鱼的养殖工作?”

    “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不是跟带鱼养殖工作有关?”

    周大圆说道:“对、对,王老师,你有文化,应该知道现在国家对于这个野生海鱼养殖工作的重视吧?”

    王忆苦笑道:“我知道,但没必要搞带鱼养殖吧?”

    周大圆一听这话拍膝盖了:“啧!怎么没必要?带鱼养殖很重要,这是咱们翁洲渔场四大经济鱼最后一种还保持着规模的鱼了,要未雨绸缪呀!”

    “以前大黄鱼小黄鱼多,像我们佛海的渔民,随便出海一趟就能弄个几百斤回来,汛期的时候一天甚至能弄好几千斤、上万斤!”

    “在我青年时候,就是五几年、六几年的时候,我甚至可以经常在码头上看到那种接近一米长、七八斤的大黄鱼。”

    “现在呢?”

    他摇摇头:“王老师你是渔家人,你比我了解的清楚,现在大黄鱼不好捞了吧?”

    “一米多长的、十来斤的大黄鱼更是很少能见到了吧?”

    “为什么?”

    王忆说道:“因为大小黄鱼的资源被破坏掉了,现在野生鱼越来越少了。”

    听到这话,周大圆激动的一拍大腿说:“对啦、对啦,就是这么回事!”

    “被过度捕捞了,这大黄鱼小黄鱼已经无法形成渔汛了,它们的族群稳定性被破坏了,以后没法形成那个规模了!”

    王忆点点头。

    这是真的。

    看到自己的看法得到王忆的赞同,周大圆更激动,身躯都有些发抖了:

    “五几年的时候,每次鱼汛期,光是咱翁洲渔场就能捕捞大黄鱼好几亿斤,最多时候说咱们捕捞的大黄鱼够全国人民一人吃一斤呢!”

    “现在呢?现在没有鱼了,就是专门去供应给首都人民,也没法子让首都人民一人分一斤!”

    王忆说道:“你这话说的没错,那你为什么不去研究大黄鱼养殖技术呢?”

    “研究不了,”周大圆叹了口气,“国家已经组织海洋专家、渔业专家、生物学家去北海组建专题M.DAOJUHUIShoU.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我在1982有个家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