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咚……” 肃穆的宫鼓声响起,大明宫门大开。 今日大朝会,并非原定的月初十五和月末的三次朝会。 而是太后国丧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太上皇国丧,服丧三年,实服二十七月。 因朝廷有政务,故以日代月,服丧二十七日。 百日内,官员禁酒宴、婚嫁。 原本皇太后亦当遵循此例,不过因为皇太后贤明慈圣,不忍以己丧停朝事,特留遗旨,停灵三日即可,不可虚耗国体。 皇帝仁孝,虽心中万分悲痛,还是愿以万民社稷为重,遵从圣母皇太后懿旨。 因此,停朝三日后,朝野除丧。 …… 今日大朝会,原本是对隆正帝的这一“孝心”进行口诛笔伐的。 因为这“孝心”实在太感人了。 号称以孝治天下的百官心里都有句mmp不吐不快。 可是,今日众人的注意力,却全部挪移开了,没人再关注以孝治天下…… “圣上临朝!” 苏培盛尖锐高昂的声音,传诸光明殿内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行大礼参拜,山呼万岁。 “平身。” 隆正帝阴沉的声音传来。 礼毕。 众文武刚一起身,内阁次辅杨顺便挺身而出,声如洪钟道:“陛下,臣有本要……” 话没说完,就看到一道身影站于其前。 不是张廷玉,又是何人? 杨顺话音刚一滞,便听到张廷玉温润中正的声音趁势响起:“陛下,今日议事有三: 其一,江南诸省士绅再次联名上奏,弹劾商贾伤农一事。 其二,秋闱大考一事。 其三,百官弹劾宁国侯贾环昨夜肆意妄为,拿问翰林学士周雨时,工部右侍郎柳阔如,大理寺少卿崔浅一行十四名朝廷官员,及刘胜际等六名商贾一事。” 每日里呈递到内阁的折子文书不计其数,想要发言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若没有规矩,朝会上岂不乱成一团? 所以,每次大朝会,都会有元辅选出最重要的议事,提前告知皇帝和百官。 再由百官就这些事,与皇帝相商。 纵然极多是走过场,可一定要按规矩行事。 杨顺今日便触犯了规矩,没想到,平日里的老好人张衡臣,竟连一点体面都没给他留,当场截断了他的上奏,将他晾在了那。 偏生,张廷玉并非阻绝百官上奏弹劾贾环,还将其列为今日议事之列。 如此一来,他连发作都没法发作。 看着隆正帝对张廷玉微微颔首,然后刀子一样的眼眸扫过来时,饶是杨顺心志坚韧,也不禁有些心寒。 如今的隆正帝,威势之隆,愈发如神明。 神威如狱。 杨顺眼眸中瞳孔微微一缩,然后躬身请罪:“请陛下治臣失礼之罪。” 隆正帝静默了短暂片刻后,在气氛几乎凝固时,方缓缓道:“退下吧。” 杨顺忍住发酸的腰,谢过不罪之恩后,缓缓退下。 既然张廷玉已经定好了规矩,旁人便只能按顺序行事。 有御史出列,奏道:“陛下,江南士绅再次上书呈奏,江南商事大兴,逼压农事。 如今,肥沃江南良田,竟已有三成渐渐荒废。 百姓多被招进工厂作坊去做工,农忙时节,地主居然招不到人手务农。 士农工商,农为二位,商为末位。 为农不稳,农为国本! 江南数万士绅恳请朝廷行抑商兴农之策,否则国本动摇。”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以为然,相互附和起来。 当然,也有大臣不以为然,以户部尚书陈西樵为首。 陈西樵道:“臣以为此言谬矣。 江南良田,多握于士绅之手。 士绅多豁免徭役税负,荒年天灾之时,不仅不开仓卖粮,反而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压低地价,趁机兼并。 甚至要挟朝廷官府! 三年前江南水灾时,便可见一般。” 陈西樵出身贫寒,受过士绅压迫之苦,是朝廷里少有的士绅“叛徒”。 此言一出,即刻有人反对道:“纵然有一二黑心士绅,但绝大多数士绅,都是好的。 毕竟都是读圣贤书,诗礼传家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