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自己在和老师陈教授聊起来的时候,陈教授都完全不相信。 因为有“冲突”!! 是的。 不仅是文化,更是音乐上的冲突,几乎难以消解。 一来是交流,二来更是需要将中国的哲学思想,艺术文化,变成世界的声音,不仅仅只在国内,而要尽可能的将影响力扩大到国际。 所以,在乐曲形式的选择上,必然是需要选择严肃音乐,管弦乐的。 如果运用民乐,运用传统民族的作曲方式的话,可以简单相当多。 但李少杰并不想选择民乐。 毕竟,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在整个世界上来说,还是管弦乐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更高。 发扬民乐自然是势在必行。 但现在要尽可能做的,不是单纯的弘扬民乐,而是需要弘扬文化和中国艺术思想。 也就是【中国故事,世界表达】! 用古典音乐,里面带点“东方的货”,传播出去,更能容易被接受。 简单来说。 那就是…… 李少杰想把洋人的玩意,里面塞入咱们的思维与哲学,文化与厚重的历史。 然后再去“打”洋人们去。 所以,巨大的困难,自然就袭来。 中国的音乐,与西洋音乐,虽然很多本质上的东西是共存,相似的。 但其实,创作理念上,习惯上,操作上,都会存在相当大的冲突。 西方音乐,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时期,认为和谐的音组即是对震动比例美的呈现。 再到柏拉图认为的“音乐的感性美,是对内心严谨理念的呈现”。 亦或是格式塔,认为音乐应当是科学的,严谨的,富有秩序与层次的完美展现。 ——【形式美】! 这并不是机械,也不是抛弃情感。 形式美也很好理解。 生活中的几个整齐的方块,一个工整的圆。 一片片完全不一样,但极度拥有秩序的雪花。 比如对称,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美。 这种科学,数学,渗透在生活中。 而西方古典音乐,在创作的时候,要求强调结构的统一,音乐材料的工整,整体形式美的表达。 和声织体丰满而厚重,也确实非常适合去表达敦煌文化历史的深邃与悠远。 但中国音乐在这里不太一样。 虽然也有追求形式美,但更多的时候,中国音乐,更加偏向于“意”。 讲求的是一个“神似”。 所以,有时候在整个音乐的疏密程度上,会非常“散”,或者是“形散而神不散”,更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