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是怎么分班的,她自然清楚,那就是按照出身来分的—— 最高等的国子学:非得文武三品以上朝臣(爵位得国公以上)的子孙才有机会入学。 中间的是太学,得五品以上‘实缺官’(爵位郡县公级别)的子孙入内。 最低的是四门学,也得文武七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孙入内。而且也只有四门学,对家无官职者敞开了一点点门缝,规定‘庶人子为俊才者’可破格考入四门学。 也就是说,学子能不能入国子监读书,而入学后又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高度,全看自己命好不好,能不能啃到祖父或是父亲。 说起命好……宁拂英立刻想起了自家那位。 毕竟论起能啃的祖父,高宗一朝(甚至延续到本朝),都无人能超过李培根。 宁拂英又想起了李敬业千叮咛万嘱咐的骆宾王。 说来,这两人从年少时就不对付,正是在国子监就结下的梁子。 一个是英国公嫡长孙,每天左牵黄右擎苍只喜欢骑射,读书平平却也能在‘最高等’的国子学里呆着。且就算在‘官二代’云集的国子学里,因英国公的缘故,他也是最顶尖的二代,还是所有人都让着他。 一个却是出身贫寒,学问再出众也只能在最低的四门学里读书。 而且,宁拂英听李敬业说过(作为‘宿敌’李敬业非常了解骆宾王),骆宾王连入国子监四门学的机会,都是当年通过卢照邻,把自己的诗文行卷送到了时为吏部官员的姜相那里,才得以入学。 也是多亏了姜相和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崔正卿,骆宾王才能时常去国子学和太学旁听学习。 但这,就加大了他撞上李敬业的几率。 这两人能对付就怪了。 怪不得掐架掐到如今。 宁拂英回神后问道:“这件事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话到了上官书令那里,莫不是,还得大司徒或者安定公主出面? 祝明乐笑道:“是太平公主,一句话,就让那些朝臣家的小娘子哑口无言了。” 没错,正是太平解决了这个问题。 她与婉儿之间没什么秘密,甚至在姜握知道这件事前,太平就先从婉儿处听说了。 太平的反应是惊讶,真的很惊讶。 “我都没有论出身要求搞特殊,更没有看不起人——这学校里,居然还有人敢?!” 要论身份,不得单独给她这位小公主开一座学校? 太平当即就对婉儿道:“这种小事,何必惊扰姨母和姐姐,让我去问问她们。” 她直接问到了提出此事的小娘子们脸前。 我都不做,你们怎么敢的? 那些自矜出身不愿意与‘庶民’同班的官家小姐,在被圣神皇帝的掌上明珠质问过后,均哑口无言:……好像很有道理。 确实是无话可说。 此事就此过去。 姜握得知后,还单独嘱咐过曜初和婉儿:毕竟出身在此时,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这种观念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这鸿沟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抹去的。 这些朝臣家出身的小娘子,若只是有自矜自贵的心思,亦或是家里教着她们说这些话的,那还可教。观念不同,心地不要坏,年纪还小就都可以教导。 但若是仗着出身欺负人,就不可以。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