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当真出现什么储位之争,张九龄的相位恐怕也不会稳固。 李泌轻轻吁了口气,正要迈步追上三娘她们,却意外撞见了迎面走来的李林甫。 李林甫朝李泌笑了笑,调侃道:“怎么不见另一个神童?” 其实神童不算特别稀罕,李泌更不是开元年间头一个神童,只是像李泌这样无官无职却时常出入宰相家的少年郎着实不多,李林甫不免都多关注他几分。 李泌礼数周到地朝李林甫叉手见礼:“李侍郎。” 至于阿晗她们的去向,他却是没有和李林甫多提。 李林甫不是士林出身,在士林的名声甚至不怎么好,年轻时给人的印象是“不学无术”,连亲戚都不想举荐他出任要职。 实际上李林甫办事能力很不错。 帝王治国大多喜欢外儒内法,平时会抬几个声誉高的人出来充当门面,实际上却更爱用李林甫这种“实用型人才”。 这几年当今圣上的用人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喜欢能为他办事的、能叫他省心的。 就像他去年嘴上感慨说韩休每天追着他说些不中听的话可真不错、是个能让“君瘦国肥”的良相,行动上却是没过几个月就把韩休踢下相位。 所谓的“君瘦国肥”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他如今还是更倾向于“无为而治”。 而且得是字面意思上的“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用干就能纵享大唐盛世。 李林甫的机会兴许快要来了。 张九龄该怎么和这样一个人共事? 李泌心中思绪万千,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他静立在殿外等候三娘她们结束这次面圣。 李林甫没太在意李泌这么个半大少年,径直入内回归黄门侍郎该在的位置,毕恭毕敬地陪侍在李隆基左右。 这时李俨已经把他们发现雕版印刷法的始末囫囵着讲给李隆基听。 第41章 佛道二教的盛行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政治最昏暗的时期, 那时候不仅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苛政而选择出家避祸,许多读书人以及世家子弟也时常因世道不平而遁入佛门或潜心修道。 这便让佛门中涌现不少诗僧、画僧、书僧、琴僧等等人才,而不少朝中的达官贵人也非常乐意与他们往来, 许多著名人物都会有个和尚朋友。 像王羲之的后代中就有个极有名的智永禅师,他继承了二王笔法,于佛寺之中潜心练习书法, 曾经手书八百份《千字文》散送出去,为《千字文》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前往江南诸寺都能欣赏智永禅师的《千字文》真迹。 更重要的是,和尚道士大多都是免除赋税徭役的, 他们有的是空闲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佛门经过这么多的蓬勃发展, 随便逛哪个佛寺都有可能出现几个有文化的和尚,所以三娘她们能在奉先寺中发现那么个老僧倒也不算特别稀奇。 李隆基听皇孙李俨详细地禀报完雕版印刷的事, 顿时也来了兴趣。 正巧李林甫从外头办完事回来了, 李隆基便笑着吩咐道:“走,去看看这奉先寺是怎么印《金刚经》的。” 李林甫不知自己离开时皇孙来说了什么, 不由转头看向奉先寺的住持。 住持面上有些尴尬。 当初两寺都被冲毁了, 朝廷命令他们合为一寺。 虽然龙华寺年代更久远,但他们奉先寺是高宗皇帝命人建的,龙华寺那边的损坏与伤亡情况又更严重,最终合并的结果便是龙华寺并入奉先寺。 这次迎接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