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吗?”陈婆婆捂着心口问。 “有事。”为首的郎君拱了拱手,有礼貌地问,“请问你是陈婆吗?这里是不是卖陈婆杏仁粥?” “是啊,我就是陈婆。”不过杏仁粥大概卖不了几天了。 陈婆婆把后面的话咽下去,她对杏仁粥的感情最深,她又何曾愿意让摊子倒闭呢。 陈婆是陈婆婆年轻时候的称呼,陈婆杏仁粥便是摊子的名号。老太婆见这群公子小姐手里都拿着一沓纸,看见她像看见金子似的。 这群人真奇怪啊。 没等陈婆婆犹豫太多,这群年轻人一声招呼,把她这儿的座位全占满了。有人手慢一步占不到座的,竟然留下家仆,让仆人帮忙买杏仁粥。 “有劳婆婆,三碗杏仁粥,我与二位兄长们一人一碗。” “我还没吃过这儿的杏仁粥呢,不知道好不好吃。” “这是濮王在《大唐周报》生活板块写文章推荐的,他会瞒着良心说假话不成?” “他那样的人物,定然是不会的。” 李泰是谁啊? 他有钱有身份,犯得着虚假卖安利吗? 大抵因为生母长孙皇后患有气疾,生下的几个孩子身体不算特别好。李泰从小胖子长成大胖子,乍暖还寒的时候总容易犯咳嗽的毛病,他小时候很爱吃陈婆家的杏仁粥,对病情有一定疗效。 自从他到外地当藩王,好多年没吃过了。 今年他均州回到长安,思乡之情夹杂着馋意,文思泉涌,又得了一篇好文章。他把文章发表在《大唐周报》的生活板块,得到两百块钱的稿费。 这点钱对他不算什么,文章亦是有感而发。他写文章不图什么,就图个痛快。 李泰想不到,自己的一篇文章,会让一家小摊起死回生。 陈婆婆不懂其中的前因后果,有生意上门,她自然不会将客人拒之门外。她让陈狗子把杏仁粥端到顾客的桌上。祖孙俩头一次遇到那么火爆的生意,又惊又喜,恨不得感谢各路神佛。 这几日生意好,有钱周转,杏仁粥有可能不用关门! 一位姑娘的手里拿着报纸,丝毫不嫌弃这样的小摊破败。她吨吨吨干掉半碗杏仁粥,念着报纸上面的文章,表情如如痴如醉:“……长安西侧有县万年,万年县有陈婆,陈婆熬得杏仁粥最佳。杏仁粥冷吃凝如软酪,热吃如甘浆,寒暑食之皆宜。余年少时一品,至今不曾忘……” 在濮王的安利之下,众人吃着杏仁粥,只觉得入口即化,美得要上天了。 陈婆婆听了一耳朵,大概意思听懂了,是有人夸她家的杏仁粥好吃,所以这群公子小姐才过来吃粥的。李泰的文字和句式用得简单,几乎都是大白话,没有弄太难的典故,让白发老妪听得明白。 真好啊。 “狗子,我们这得感谢别人。”陈婆婆感恩,客气地问,“小姑娘,这文章是谁写的?” 姑娘把报纸收起来,笑嘻嘻地说:“这是濮王殿下在《大唐周报》发表的文章,说你家的杏仁粥好吃。粥熬得很香,殿下没说错。” 陈婆婆:!!! 陈狗子:!!! 竟然是王爷夸赞了她家的杏仁粥! 陈婆婆活了那么大寿岁,见过好多客人,但是旁人不留姓名,她不知道哪一位是濮王。她不能当面感谢濮王,但她问清楚了,文章登在《大唐周报》上,是当今圣人的产业。 “狗子,你问问旁人,何时再卖那个《大唐周报》。人家夸了我们家的杏仁粥,我们好歹买上一份,支持支持。” “祖母,我晓得的。” 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