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个数字,绝对不可能让袁绍养活的起北国几十万大军,如果单纯的以上面的数字充裕府库,那么整个冀州加青州可以养活的军队,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问题就来了,袁绍巅峰时期号称七十万大军啊,他哪里来的粮草和军队? 找来辛家兄弟询问后才发现,原来袁绍所谓的几十万大军,其中一多半都是来自北国四州的世家圈养的农奴或者私兵。 一同送给袁绍的,还有数不尽的军械、战马和粮草。 这就是世家的实力,所有人一起发力,可以推出一个气吞山河的首领袁绍。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利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天下士族之首的袁家,可以效仿当年的位面之子刘秀,海纳各方力量壮大自己。 弊端呢,则是要受到世家的钳制,被他们所左右,而这一种钳制不一定非要在明面上的碰撞,更多的是家族势力的提升。 最简单的比方,一个郡县里头,世家兼并土地,反过来吸纳百姓,让这些百姓变成世家的农奴,配上军械那就是府兵了。 而随着世家兼并的土地和吸纳的百姓越来越多,府衙里能够收到的税赋就会越来越小,因为世家吸纳的百姓是不会被府衙登记在册的,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纳税了。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党锢之祸的核心原因。 因为大大小小的世家都在瓜分大汉的蛋糕,导致皇权君威受到了挑战,不得已才把宦官推到前面去打压士族。 可袁绍能够比较好的化解这种矛盾,究其原因是因为袁家本身就是最大的世家,他也能轻松的让这些吃肥的世家为自己所用。 问题是,吕布没有这份底蕴,世家吃的越饱,他能吃的就越少。 而且,北国的兼并之风和吸纳流民,远远要比徐州和淮南地区严重,两州府库的税赋甚至只能跟徐州堪堪持平而已。 细查之后,林墨才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竟然是自己。 当初在徐州发明的曲辕犁,使得百姓可以到城外的无主之地开荒,由于效率上来了,加上一些列的惠民政策,他们是可以养活一家人的。 尤其是在化肥问世后,甚至都出现了农有余粮的情况,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徐州税赋大大提升,府衙有充裕的钱财扩充吕布的军事实力。 可是这曲辕犁和龙骨水车进入北国的渠道竟然是通过的世家,他们抢先打造曲辕犁,到城外无主之地开荒,反正家里农奴多的不行。 实在不够了,收纳呗,不过是一口饭的问题,只要秋收一到,终归是收获超过支出的,这直接就让世家的兼并之风盛行到了城外,也进一步加剧了世家吸纳百姓的数量。 相对应的,府库能收取的税赋就更低了。 在徐州,曲辕犁的问世让百姓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成功的让吕布在与世家的碰撞中占据上风。 可是在北国,曲辕犁成为了世家们兼并土地、吸纳百姓的帮凶,同时进一步削弱了北国之主的掌控力。 这就衍生出第一个让林墨无比头疼的问题,政策的制定该如何抉择? 徐州和淮南三郡在税赋、丁册等方面都有政策倾斜,与世家的相处,也是占据上风的。 那么,北国呢? 本来税赋就少,还要走徐州的路子,只怕到头来闹个入不敷出啊。 万一哪天遇上个天灾人祸,还得求着世家开仓。 而且,就这种态势下,可以预见,未来在北国,吕布与世家的相处中,一定是处于弱势的。 这种弱势,袁尚的身份无法改变,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老袁家默许的态度下完成的。 最糟糕的是,北国世家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开始有世家拿着昔日袁家签收的农奴、粮草登记册,要求退回借给袁家的兵马,理由是马上秋收了,府里不够人收粮食。 这不是扯犊子吗,林墨知道,这压根是个托词罢了,纯粹在叫板,表达对吕布林墨这对翁婿的不满。 而这种不满,辛家兄弟是一点忙也没帮上,甚至还加剧了他们的对抗情绪。 直到这时候,林墨才忽然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呀,原本是想着擢升郭图、辛家兄弟来安抚北国世家,再配合有袁尚坐镇,大体应该是能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