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明

戏明 第543节


  便是有人在上头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许多人也得捏着鼻子由他们说去。

    相比于外面的《新报》读者,丘濬是早就听人给他念过那两篇文章的,接下来便每日听听都有谁就着此事唱和。

    早些年文哥儿捣鼓出什么事来都是翰林院前辈和以诗文,这次一来不是是文哥儿起的头,二来和诗的也并不全是朝中前辈,而是李梦阳他们这群年轻人以及士林之中那些还不曾入仕的士子。

    这代表着文哥儿不仅有前辈们的庇护,身边也逐渐凝聚着许多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人就算再有能耐,光靠自己单打独斗也是很难把事办成的。

    丘濬已经八十二岁了,不管怎么算都已是高寿,去年他一只眼睛已经彻底看不见,另一只眼睛也只模模糊糊能看清点轮廓,看书写字全得有人帮着念、帮着写。

    即便身边的人再怎么不愿意,生老病死都是无可避免的事,他听着当值归来的儿子一篇一篇地报出这次都有谁写诗唱和,虽不觉得这些诗作有多才华横溢,却也越听越放心。

    无论以后那小子想做什么事,总归不是独自一人去做。

    想来他这把老骨头争取再多活个几年,便可以安心入土去了。

    越是到了这个年纪,越是明白许多人为什么担心自己病得不是时候,家中儿孙都大了,在他们要娶妻的时候病没了怕影响他们娶妻,在他们科举的时候病没了怕影响他们科举,连到了逢年过节也是极担心的,怕自己在这时候撒手人寰往后他们过节时会添几分伤怀。

    丘濬怅然叹息。

    得再活几年,再多活几年。

    与此同时,不少来自江南的稿件也雪花似的飞向《新报》编辑部,从各个角度夸赞(吹嘘)南京这次七夕的乞巧会,或者该说是随之揭开序幕的江南文化展。

    江南这等繁华富贵之地,民风比之别处要开放许多,平日里女子便能出门游玩,碰上七夕这个女儿节更是纷纷结伴出行。

    而这一天的乞巧会添了许多新鲜名目,比如各大布坊、成衣坊联合举办的展会,这展会上不仅将展出各式各样的布料与成衣,还有可凭集章册子入园观看成衣展。

    游人们把乞巧会上各种名目的活动参与下来,很快被各种各样时新商品晃花了眼,一个没留神钱袋子都被掏空了!

    连那些平日里买不起绫罗绸缎的小老百姓,都忍不住趁着商家搞促销活动买点零碎布头回去给家里人做绢花荷包之类的小物件。

    负责跑腿送货的伙计这些天分外忙碌,一个两个满脸喜气地把货物送到客人家里,争取能趁这个机会多拿些赏钱。

    这次乞巧会上选出了一批手格外巧的绣娘、织娘作为重点表彰对象,她们拿来的参赛作品已经被重金拍卖出去。

    如果拍下作品的人愿意的话,等展馆正式落成后可以把它们送去展出三个月再取回。舍得花这个钱的,有几个是真正冲着作品来的?自是都表示要把这些作品送去展出。

    这批靠自己手艺脱颖而出的绣娘、织娘们不仅拿到了一笔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巨额钱财,还一下子名扬应天府。其中有些没嫁人的几乎是从第二天起就被媒人频繁登门,连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还有人写文章的角度别出心裁,不去写绣娘的手有多巧,也不去写成衣展有多热闹,反而写起展会的布置来。

    据说那展会布局是由王小状元亲自拟定的,展台左侧长廊展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光辉过往,右侧长廊展示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峥嵘历史,展台上背后则写着铿锵有力的四个大字:还看今朝!

    这小小的桑蚕吐出的丝曾通过陆上或海上传到世界各地去,引得许多不懂得侍弄桑蚕的国家为之痴狂。只不过这已经是过去的辉煌了,江南织造业决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安逸,方方面面都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新的辉煌该由这一代人来创造!

    王小状元还建议以后每季都搞一次织造展,展品包括成衣荷包手帕扇子等等可以用丝织品织造的东西。

    为了支持这次展会,王小状元甚至亲自设计了一套布艺书衣参与拍卖,用的是他们绍兴那边出产的名布,说是结实雅致且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m.daoJuHuiShOU.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戏明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