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搞教育这么多年,遇到的刺头可太多了,罢出过的生员也不计其数,不知多少人恨他恨得牙痒痒。 可这些生员都是拿着朝廷给的廪粮、享受着家里人免徭役的好待遇,若是让他们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岂不是对不起老老实实缴赋税服徭役的百姓? 老百姓辛苦耕作供给你们的米粮,你们学来学去就学成这个样子,竟还吃得心安理得? 吴伯通从来不觉得自己的严格有错。 同样地,吴伯通也不会觉得学生不服气就是对他不敬,读书人若是连点锐气都没有,只会捧着书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就算进了官场又能走多远? 敢做敢言也不是什么坏事,官场中畏首畏尾的应声虫还少吗? 吴伯通看了眼那个生员,目光又落到一脸期待的文哥儿身上。 这小孩显然是真盼着听他点评。 刚才他点评其他卷子优缺点的时候,就注意到这小子双目熠熠,听得那叫一个认真。 他们讲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学生——你想传授出去的学问,学生一点不漏全都学会了,还有比这更有成就感的事吗? 既然学生要听,吴伯通也不介意多讲一会,而且还是从文哥儿答的《四书》义开始讲起。 为什么他认为文哥儿的《四书》义全场最佳? 他开始对比着来讲,比如有的人有这样的缺点,文哥儿没有;有的人有那样的缺点,文哥儿也没有。 对比的时候吴伯通还凭借自己强悍的记忆力给大家复述一下两份答卷的原文。 同样的《四书》题,为啥你的立意没别人深刻?同样的用典,为啥你引用的圣贤之言没别人好?同样的格式,为啥你写出来的文辞没别人畅达? 别人都不知道被吴伯通拎出来对比的是谁的文章,只觉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他们也能看到差距在哪里了,甚至隐隐摸到了前进方向。 因为他们很多人只拿了三等,答卷还没有吴伯通拿出来对比的段落写得好! 经吴伯通这么一指点,他们发现自己也可以朝这些方向努努力。 众生员顿时都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只有那个开口让吴伯通点评的生员脸色一变再变。 别人不知道,他对自己写的答卷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很明显,吴伯通拿来做对比并且输得很惨的那份答卷就是他的! 本来他听其他人议论文哥儿凭着家世考了上等,心中就很不服气。再听有人惋惜说要不是文哥儿占了个上等名额,他今年说不准就可以去参加乡试了,更是觉得怒从心头起,一时冲动就开口拦下了吴伯通。 没想到光是《四书》题他就输得这么惨。 好在《五经》题文哥儿选的是《春秋》,与他们选的《礼》相差很远,倒是没再直接拿他的答卷出来直接对比了。 “社稷是养”这题属于很容易答出出处、解释义理,却不容易拿到高分的题目。 文哥儿的《五经》题答卷算下来也就那么几百字,吴伯通便起身直接把那份让他大为欣赏的卷子给众人诵念了一遍,好叫他们直观地感受一下文哥儿这题答得有多好。 吴伯通全文朗读完毕之后,又不疾不徐地进行了好句好段分析,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地肯定了这份答卷的水平,并表示这是一篇很值得学习的范文。 想想人谢迁和王华都是治《礼》的状元,要是人小神童不选《春秋》改选《礼》的话,这次说不准就是小小的《礼》经魁了! 至于后面的论和策,那都是锦上添花的内容而已,吴伯通就没有详细讲解M.dAOJUhUI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