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说的没错,”有人附和道,“秦王自幼便桀骜不驯,年幼时仗着高宗宠爱,骄纵跋扈,长大后仗着手握兵权,肆意妄为。” “以前他只是一个藩王,任性一些也就罢了,如今既然想要登上大位,那便要为大局着想。” “大梁的世家何止咱们这几个?会州没有吗?鳞州没有吗?” “就算这些地方都可以不管,那这些年一直效忠于他的朔州呢?那些出钱出力帮他一手打下如今基业的功臣呢?” “让他们知道了秦王是如何对待大梁昔日功臣的,他们又会怎么想?还肯像现在这样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吗?” “对!不只是朔州,还有祁州!秦王选择定都在那里,当地的世家大族若是知道他此举,不甘臣服,他只怕也不好行事!” 另有人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不知谁小声嘀咕了一句:“我看秦王称帝,还不如让陛下继续坐着皇位呢。”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想法,但一直没有人直说。 毕竟魏弛里通外敌的事已经坐实了,南燕那边甚至在被秦王打的落花流水以后怒斥梁帝不讲信用,当初说好一起对抗秦王,如今他却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了京城附近,为了守住京城而龟缩不前。 这些人虽然是魏泓故意让连城派去的,但旁人并不知晓,所以大梁的官员和百姓只知道魏弛确实勾结了南燕,并不知道其它。 这样一个皇帝,支持他就等于是支持一个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那人说完之后见厅中静了静,也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忙找补:“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觉得……秦王说到底也只是个藩王,并非高宗立下的储君,让他登基……怎么说也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这句话让厅中再次喧闹起来,座上的安国公起初一直在闭目养神,等他们都说的差不多了,才沉声开口。 “我记得,陛下有个侄儿,今年三岁,听说十分聪慧,已经开始启蒙了。” 一句话又让喧闹的大厅再度安静。 魏弛登基三年有余,后宫妃嫔也不少,膝下却一个孩子都没有。 倒是他那个庶出的大哥接连有了两个孩子,第一个夭折了,第二个今年刚满三岁。 这孩子聪不聪慧没有人在意过,但如今提起,那必然是要聪慧的! 当初高宗立先帝为储君,先帝又立魏弛为储君,但魏弛通敌叛国,这帝位必然是保不住了。 可若让他的侄儿登基,那等于还是高宗的血脉继承了皇位,皇室血脉也依然是正统,说得上名正言顺。 若这个名正言顺的孩子又很聪慧,那他们扶持他当皇帝,岂不更是理所当然? 所以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聪慧都不打紧,让外人以为他很聪慧就是了。 要知道一个三岁小童,可比秦王好拿捏多了。 “可是……有秦王在,此事怕是没这么顺利。” 有人低声道。 秦王尽得人心,又兵权在握,如今乃是天下大势所归。 只要有他在,众人想到的称帝之人定然都会是他,那三岁小童虽是魏弛的亲侄儿,到底还是隔着一层,说起来也不是先帝亲自选定的储君,从这点上来说,秦王跟他没什么区别。 他们若强行让那小童取代魏弛,在京城登基了,只怕天下人不会认,还会引来秦王的大军。 虽然秦王说了曾答应先帝不攻打京城,可谁知道会不会有别的兵马代他打过来呢? 安国公眼眸低垂,像是又睡着了一般,口中却缓缓吐出一句:“要是秦王不在了呢?” …… 距离淮城还有百余里的一处山丘上,一队浩荡的人马停了下来,在一条小河边休M.daoJUHuiSHou.cOm